在昨天的旅程中,我亲身经历了一件让我至今难以释怀的事情。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的旅客,我对机场的服务流程早已熟稔于心,但这次在丽江机场的经历却让我对服务行业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有了全新的思考。
事情发生在2月9日的丽江机场。当时,我正准备办理转机手续,按照指示牌上的指引寻找相关柜台。然而,当我向工作人员询问时,对方的回答却让我感到意外——“我们是外包员工,不清楚具体流程。”这番话不仅让我困惑,更让我感到无助。
随后,我来到值机柜台继续寻求帮助。然而,这一次的交流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不快的冲突。值机员的态度显得十分冷漠,甚至带着些许不耐烦。她不仅取消了我的网上值机记录,还毫不犹豫地撕毁了我的登机牌。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至极:一方面是对自己行程可能受影响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对这种处理方式的不解和失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事后,我冷静下来仔细回想整个过程,发现其中存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机场指示牌的信息不够清晰,容易让旅客产生误解;其次,外包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最后,部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亟待提升。
值得欣慰的是,丽江机场方面已经对此事作出回应,并公开向涉事旅客致歉。他们表示将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作为亲历者,我对此表示认可,同时也希望这一举措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想分享几点建议:
- 机场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标识系统,确保旅客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服务区域。
-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外包人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
- 建立有效的投诉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旅客遇到的问题,增强旅客的信任感。
当然,这不仅仅是丽江机场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民航业需要共同思考的方向。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体验,而良好的服务体验则能为旅途增添更多美好回忆。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更多人对航空服务质量的关注。无论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都应该以旅客为中心,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毕竟,只有赢得旅客的心,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